沙漠中的灌木林带如何解决浇水问题?负责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养护工作的许波介绍,当年,大批科学家攻克了沙漠生态环境的生物防沙和人工绿地建设6项技术难关,利用高矿化度地下苦咸水进行规模造林。“每隔4公里钻凿一眼水井,每口水井配备一台发电机,铺设滴灌系统,抽取公路沿线储量巨大的高矿化度地下水,对灌木林带进行浇灌,保证了林带苗木的正常生长。”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成功修建了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对油气资源开发和新疆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公路沿线大部分路段盛行东北风,风力强劲;沙丘形态复杂多样,区域组合差异明显;流沙覆盖率高,沙源充足。风沙危害成为沙漠公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威胁。
机械防沙体系可保障沙漠公路运行初期的安全,但其寿命短,维护更新成本巨大。因此,建立以生物防沙为主体的防护林生态工程是确保沙漠公路长久畅通的最好选择。针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淡水资源匮乏、盐分积累、风沙土保水能力差等不利条件,将土壤类型、植物种类、灌溉周期、灌溉方式、灌溉定额有机结合,确立了科学灌溉制度(造林初期柽柳、梭梭灌水定额 30 kg/株,灌溉周期 15—20 天;沙拐枣灌水定额 20 kg/株,灌溉周期 10—15 天;随着林龄增加灌溉量适当增加,灌溉周期相应延长),创建了咸水灌溉育苗规程,形成流动沙地苦咸水灌溉条件植物育苗技术;提出了高位打井、相对均匀布井(井间距 4 km)、分支管供水(根据植物耗水特征实现差异供水灌溉)、补偿式滴灌(压力补偿式小流量滴头灌溉)和少灌勤灌、年末压盐的苦咸水灌溉关键技术体系。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主任(站长)徐新文全程参与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研发创建了流动沙地苦咸水滴灌造林技术模式。1994年,科技人员开始防沙绿化先导试验,成功找到就地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造林绿化的途径。1999年完成6.3公里生物防沙试验工程。2001年又建成30.8公里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10多年间,科研人员在西北地区耐干旱、耐盐碱的173种植物中,筛选出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存活的88种栽种于沙漠绿化试验区,抽取沙漠地下咸水进行灌溉,保证了苗木正常生长,为最终实现沙漠公路的全线绿化奠定了基础。
流动沙地苦咸水灌溉造林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之中,建成了全长 436 km、总体宽度 72—78 m 的人工绿色走廊,林带面积 3128hm²,种植苗木 2000 余万株,成活率 85% 以上,从而根治了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这条公路的修通,在世界的交通史和世界的防沙治沙史都是一种奇迹。
流动沙地苦咸水灌溉造林技术模式拓展了生态建设的可利用水资源,突破了“非宜林区”的造林禁忌,为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防治和生态恢复重建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6期专题:荒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绿色时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微信公众号、天山网-新疆日报
17977673流动沙地苦咸水灌溉造林技术:可盐可甜!“生命禁区”栽木成林的“秘方”3462民生频道新闻稿2023-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