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把关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放在突出位置——提高服务水平 托起幸福生活
“一老一小”关乎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县把关爱保护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老人、儿童关爱服务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特殊群体救助保障工作,织密织牢关爱保护网,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化”叠加趋势明显,截至2022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7013万人、占比24.58%,65岁以上11.3078万人、占比20.29%,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加快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解决好空巢、留守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县民政局以“县级养老互助联合会统筹指导、乡镇(街道)养老互助会组织实施、村(社区)养老互助点具体落实”为互助养老基本模式,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工作。每个乡镇(街道)建立1个养老互助会,带动每个村(社区)建立1个养老互助点。
12月8日,南天湖镇养老互助会的老人们来到义合村,为当地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歌曲合唱、连箫表演、二胡独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这次来表演二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老年生活,还能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接下来我们要更加积极认真地彩排,表演更多精彩的节目。”老人汪桂舟说。
南天湖镇养老互助会总会组织发动本村老年人团结互助,积极参与养老互助会活动。
为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全县各村(社区)纷纷开设老年幸福食堂,有效满足老人就餐服务需求,为他们提供堂食就餐、配餐及居家送餐服务,促进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就餐的便利化和可及化,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近日中午11点,三合街道幸福社区的老年爱心食堂内就传出了阵阵饭菜香,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排队打饭,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用餐的老人。食堂里整齐地摆放着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老人们笑盈盈地围坐在饭桌旁,一起享受着午餐。
“社区的爱心食堂开起来了,我和老伴中午来吃饭也很近,不用自己淘菜洗碗,饭菜也可口,我觉得很不错。”三合街道幸福社区居民付文昌说。
今年64岁的幸福社区居民陈明学腿脚不便,加上家里孩子工作繁忙,因此吃饭就成了一件难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志愿者们为他送去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两荤两素,餐食虽简单,但却让陈明学很温暖。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运营老年食堂338家,实现了老年助餐全覆盖,逐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社区支撑、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惠“五位一体”的社区爱心助餐服务体系。
我县有未成年人12.7万,占常住人口的22.8%。为了答好“如何改变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问,我县完善县、乡、村、院落“四级体系”,发挥家庭兜底、文化浸润、数字支撑、队伍保障“四大作用”,推进乡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我县建好用好家庭教育互助会,通过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发挥家庭的兜底作用,为广大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仙女湖镇,当地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联合县第一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系列亲子活动,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做趣味游戏,增进了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
而树人镇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则是设置了“1+1+X”课程体系,开设包含戏剧曲艺、剪纸、葫芦丝等在内的近10门课程,让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互助会还会组织孩子们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来到这里让我觉得非常的放松,不仅可以交到很多的好朋友,而且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学生速丽媛说。
家庭教育互助会把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志愿者组织起来,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解决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单一、沉迷手机网络等问题,教会了他们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文化修养。
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互助会的作用外,我县还积极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与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未成年人在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同时,发挥数字的支撑作用,打造未保智慧工作平台,构建“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的智慧未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