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杭州6月5日电 (记者张丽玮、郭扬)今天上午,“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主题采访为期5天,从6月5日至6月9日,涉及杭州、绍兴、湖州、金华等地。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水利厅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先后介绍了浙江各地有关情况。
早在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持续迭代升级,“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8万个、6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农创客队伍回乡创业……浙江聚焦整体大美、环境秀美、数智赋美、产业富美、乡风淳美、生活甜美等“六个美”,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等重大变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宗明说:“‘千万工程’实施的20年,是浙江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浙江通过思想引领、素质提升、风尚浸润、文化赋能,以文明乡风助力“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浙江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在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方面,浙江更是广泛开展农民创业致富能力、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意识的培训提升,培养崇学向善、创新创业的新型农民。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至2022年的37565元,增长5.9倍;实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培育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2个;围绕学有优教,率先实现义务教师“县管校聘”全覆盖……20年来,浙江重点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体制融合,使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覆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全面对接。
浙江着力推动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难点,也是主战场。浙江以“811”生态环保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五水共治”和“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从源头彻底消除污染。经过努力,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剿灭劣V类水;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地区率先达标;2022年,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生态环境满意度两项“全国第一”……擦亮了“千万工程”美丽底色,支撑了绿色发展。
“我们把‘千万工程’作为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推动群众树立绿色生态新风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竺恒峰介绍,浙江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日,推进生态文明知识进农村、入农户,把垃圾污水治理、植树护林等生态环保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成为公序良俗,浙江大地呈现“处处大花园、人人成园丁”的生动景象。
“村里的老支书特意赶了数十里路,给当地水利部门送了两袋自家种的番薯,感谢‘美丽河湖’送来‘丰收年’。”会上,浙江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黎明分享浙江农村水利基础不断夯实,不仅扮靓了村庄风景,还确保了良田旱涝保收。经过20年的久久为功,浙江实现了两大转变——从“饮水困难”到“浙水好喝”转变、从“河湖脏乱”到“浙水美丽”的转变。
黄黎明介绍,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树牢“干就干好、干必干成”的担当意识,围绕“城乡同质饮水”“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目标,一以贯之,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赓续“千万工程”经验,为浙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属于杭州武林夜市的热闹才刚刚开始。240余个摊位整齐排开,一路走过去,特色小吃、古董字画、手办玩偶等琳琅满目,让人们目不暇接。 “手工编的,可以拿起来随便看,长期保存,永久不变形。…
近年来,“打零工”变得越来越常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