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地球陆地面积的31%被森林覆盖;超过20亿人的居所、生计、水、能源和食物来源依赖于森林;森林为超过3亿人口提供住所。
每年约有1200-1500万公顷的森林被毁,相当于每分钟约有36个足球场从地球上消失;毁林贡献了全球15%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87%的毁林集中在仅仅11个地区,其中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一项新的全球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全球将有2.3亿多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因此,增加植被覆盖率,应从植树做起。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它的意义在于绿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国家倡导全民植树,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国家领导人,都有履行植树的义务。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30余年。
全民义务植树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
统计显示,自1982年在的带领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其实,除了植树,我们还有很多方式来参与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同样也达到植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