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气象灾害增加;疾病增加;物种灭绝;旱灾增加。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温室气体的种类以二氧化碳为主,将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也列为管制对象。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近50年来,我国地表平均气温约增加了1.1℃,每10年约增加0.22℃,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地表气温的增温幅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春季物候期提前了2—4天,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南方洪涝加重,海南和广西海域近年来还出现了珊瑚白化现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碳汇经济是指由碳源碳汇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即碳资源的节约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通俗地说,碳汇经济就是一种低碳排放经济,或者就称为低碳经济。
碳指标是为了限制碳排放量,减少往大气层排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给每个成员国家不同的排放份额。
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采用的市场机制。在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简称为碳交易。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作用,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林业碳汇是当前和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技术和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减缓气候变化重要措施,可以和适应形成协同效应,在发挥减缓气候变暖作用的同时,带来增加就业和收入、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减贫等多种效益。
林业碳汇与工业减排相比,前者是开源,后者是节流。林业碳汇项目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是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二是成本比工业减排低,三是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是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六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七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安全。
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目前,全球森林植被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据测算,工业减排一吨二氧化碳成本为100美元左右,而且技术复杂、推广难度大;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技术的减排成本约70到100美元;减少毁林排放的成本低于20美元,而造林和再造林的成本仅为5到15美元。
而作为交易对象,林业碳汇相对其他碳减排方法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效果真实可见。相比于一些所谓低碳工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新的二氧化碳,林业碳汇是实实在在地吸碳和减排。交易的购买方只要知道林木的蓄积量增加量,就可以测算出碳汇量。
企业、团体或个人的碳排放称为碳足迹,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因消耗能源或资源而产生的碳排放的总和,一般包括用电、燃气、交通运输等方面。碳足迹标示着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零碳是通过计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达到“零碳”。
碳中和是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与普通的造林相比,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只有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要求造林,并按照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验收、经有资质的单位按规定进行碳汇计量监测的人工林才可称为碳汇林。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